五帝本纪赞

发布时间:2012年9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30日作者:司马迁文章ID:5474浏览:
【原文】
    五帝本纪赞
    司马迁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
    太史公说:学问家们大都称述五帝,这已经由来已久了。但是,《尚书》单是记载尧以来的史事;而诸子百家也只是谈到黄帝,且这些文章又不很雅正规范,因而士大夫们多有怀疑和诘责;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儒士们有的又不去传授学习,我曾经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临大海,南渡江淮,我所接触的老人们都各各称说指出黄帝、尧、舜活动过的那些地方,风俗教化本来就不相同,总之,以不背离古籍所记载的为接近正确。
    我读过《春秋》、《国语》,它们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内容是很明白的,只是没有深入考论罢了,但它们所记载的史实倒是都不虚妄。《尚书》缺佚、空白之处就多了,它所遗漏的史事往往见于其他记载和传说。如果不是喜好钻研,深入思考,领会这些记载中的含义,是很难向那些见识不深,阅历甚少的人作介绍的。我将上述古文、百家、传说、散记总括起来论定编次,选择其中最为正确、规范的说法,写成《五帝本纪》,并作为“本纪”的第一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醒心亭记

    【原文】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

  • 长亭送别

    【原文】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

  • 寺人披见文公

    【原文】 寺人披见文公 左丘明 吕、卻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

  • 游褒禅山记

    【原文】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

  • 乐羊子妻

    【原文】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饮马长城窟行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