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7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3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50浏览:

【原文】
    (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2)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3)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查看万鬼,遇到为祸作祟的鬼,就用芦苇绳索捆起来喂老虎。
    (4)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消灾免祸,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还画老虎,悬挂苇索。
    (5)以后,为了简便,就把桃人改为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神名字,悬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6)以上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与对联的产生却有着渊源关系。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类,正式写春联,还是从后蜀孟昶(chǎng)的“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起始。因为他觉得挂桃板、悬门神来驱邪没有新意,就写了上面这副对联。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7)从对联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律诗,少数源于骈文,而又脱离了古诗词独立形成一种民族文学形式,所以对联不同于“修辞知识”中的“对偶艺术”。【凡对联均系对偶,而对偶并不等于都是“对联”】。对而不联或联而不对者,绝不是对联。
    (8)对联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各类对联数量很多。明太祖朱元璋爱好对联,曾亲自为臣民撰联,联坛代表人物有解缙等。清代,大批联家出现,梁章钜(jù)著有《楹联丛话》系列。
    (9)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各种楹联活动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它为抵制丑恶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问题】
    2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A.对联
    B.对联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C.我国最早的春联
    D.对联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24.对联的渊源是(    )
    A.偶句、律诗
    B.神荼、郁垒
    C.桃符
    D.祈求平安、消灾免祸
    25.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语句的理解。
    26.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27.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    )
    A.桃符
    B.神荼、郁垒
    C.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你认为最好的五副对联。

【参考答案】
    23.D
    24.C
    25.凡是对联,都是内容相连的对偶句,句式对仗,讲究格律,而对偶的句子如果不讲对仗,上下句意思没有联系,就不是对联。
    26.引用传说、举例子、作比较;时间顺序
    27.C
    28.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