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8日更新时间:2024年7月29日作者:未知文章ID:6796浏览:

【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问题】
    7.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加【惠】(恩惠)    以大【易】小(交换)
    B.秦王不【悦】(高兴)    请【广】于君(扩充)
    C.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休】祲降于天(吉祥)
    D.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告诫,说)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呆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你错误地理解了我的意思。)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的吗?)
    D.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国却凭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本文②③④段集中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第③段中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待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的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厉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10.唐雎如同晏子、张仪、蔺相如一样,极善外交辞令,试举例分析唐雎的语言技巧(有理有据地说出一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
    7.D(2分)
    8.B(3分)
    9.D(3分)
    10.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分析扣住“宁守弗易”即可;针锋相对,言之有“据”,分析扣住第③段中秦王与唐雎一问一答即可;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分析扣住“与臣而将四矣”和“挺剑而起”即可。(2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