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30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3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985浏览:

【原文】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

【问题】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A【征】于色(    )    B而后【喻】(    )
    C【被】服以立(    )    D【卒】得反国(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万钟【于】我何加焉
    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
    C.由宋君观【之】\\庖丁【之】见牛也
    D.发于声,【而】后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3、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4分
    14、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2分
    1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4分

学说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名言
 
 
 
 

【参考答案】
    10、A征验、表现    B明白    C通“披”    D终于,最终。(共4分,各1分)
    11、D(2分)12、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2分)
    13、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②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能写出一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谈便可)4分
    14、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分。
    15、例: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共4分,各1分)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