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6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4日作者:丁肇中文章ID:7393浏览:

【原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
    丁肇中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问题】
    19.段③中加点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    】(3分)
    20."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证明什么?(4分)
    答:错误是【    】;证明【    】
    21.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答:
    2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可以删掉,说说是为什么?(3分)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答:

【参考答案】
    19.4分;怀疑求真的态度(2分),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2分)。
    20.4分;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2分);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分)(答成"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给1分)。
    21.4分;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分);探索的过程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2分)。
    22.3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1分),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1分),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1分)。
 

顶一下
5
11.1%
踩一下
40
88.9%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