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2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6日作者:未知文章ID:8143浏览:

【原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
    【注】①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问题】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韩信始为【布衣】时    (3)吾哀【王孙】而进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
    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16.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    】,叙述了【    】,表明了【    】。(2分)
    17.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    】。(2分)

【参考答案】
    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3)平民
    (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共2分,每小题0.5分)
    14.(2分)A
    15.(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1分)
    (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1分)
    16.第三人称的写法。(1分)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1分,意思相近即可)
    17.受人之恩常思报答。(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顶一下
2
16.7%
踩一下
10
83.3%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