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昆仑山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8月5日作者:王宗仁文章ID:8278浏览:

【原文】
    静悄悄的昆仑山
    王宗仁
    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看一个野兔窝。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带着三个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大雪扫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口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它是在默默体味着它们一家拥有一座山的快乐吗?
    在距离野兔那块自由天地的不远处,驻着一个汽车连队。百十个兵在军号声中过着整齐划一的生活。起床、早操、出车、开会、熄灯。兵和动物,相安无事。
    时间在昆仑山静悄悄地流逝了半年。这天,一只灰鸽子不知从何处突然飞到军营里。它站在战士们当年搭地窝子的残墙上,尾巴一撅一撅地急叫着,似乎在呼唤什么。灰鸽子肯定是长途跋涉而来,要不它为什么灰头土脸地显得那么疲惫?一噢,它是没有地方栖身,无家可归呀!昆仑山从古至今树木不落根,鸟儿筑巢少依托。
    一连好些天,每到傍晚,外出的灰鸽子就飞回军营,悄没声地站在残墙土过夜,光天赤身,风雨不避。静静的军营生活因为添了一只鸟儿而变得快乐,兵们自然也多了一份情趣。但同时也让他们的心不安起来,无遮无掩的墙头毕竟不是灰鸽子的久呆之地!一天深夜,陡地飘落起大雪,次日清晨,兵们看到披着一身雪被的灰鸽子变成一个雪桩,呆立不动,他们实在心疼却又不知如何使它温暖?
    兵们发现灰鸽子从残墙上消失,是在半个月后,那天清晨班长马安良早早起床,照例端着一小碗虫米,给灰鸽子送到残墙下。他惊喜万状地看到灰鸽子从兔窝里悠悠哉哉地走出来,抖抖翅膀飞上了墙头。奇了,怪了!难道昨晚它钻进兔窝过夜吗?
    细心的马班长,不声不响地观察了野兔与灰鸽子共栖一窝的和谐情形:兔们住在里端,灰鸽子栖身洞口。兔的满足是显而易见的,它既大度地让了步,又有了遮风挡寒的墙,何乐而不为!至于灰鸽子,能在走投无路时免费得到一个家,这已是求之不得的了,即使做出点牺牲也心安理得。
    兵们在紧张的军事化生活之余,绝对不会忘记住在军营一隅的伙伴。早送它们出门,晚迎它们归家,还会时不时地给它们送上一顿美味的晚餐。
    军号照样喷亮,队伍照样整齐。高原军营生活就这么简单,没有额外的负担,只有平静的氛围。静静的昆仑山,静静的军营,静静的野免和灰鸽!
    这天清晨,我看见高天下,一对翅膀在晨曦中闪亮,那是兵的黎明在飞翔。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
    (2007年7月《光明日报》有删节)

【问题】
    13、文章“静悄悄的昆仑山”的“静”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分)
    14、文章写部队营院一角的一窝野兔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引出对灰鸽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结尾“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愿?(4分)
    16、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3、3分体现在自然环境的静(1分)和氛围的平静、安宁(2分)
    14、4分写野兔主要为突出环境的安静(1分),写灰鸽主要突出氛围的宁静、和谐(2分),目的是为深化主题服务(1分)
    15、4分收束全文,揭示中心。(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永远和谐、世界永远和平宁静的美好心愿。(2分)
    16、2分以小见大的方法(2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