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发布时间:2013年3月14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3日作者:未知文章ID:9220浏览:

【原文】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问题】
    8.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    】”“【    】”,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    】。(5分)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

【参考答案】
    8.B
    9.B
    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2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丙文翻译】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