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困难起名字

发布时间:2013年6月3日更新时间:2023年6月4日作者:未知文章ID:10773浏览:

【原文】
    给困难起名字
    你给困难起了一个只有一个字的名字,叫:坎。
    在你最显眼的位置上,悬挂着一幅卷轴,上面写着斗大的一个坎。没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义,但你知道。几年前,你一手创建的企业因为遇上一场意外而风雨飘摇。你正愁闷着,那天,你父亲来了,送来这幅字。他说:孩子,说白了,这困难其实就是道坎,你说,这天下有人迈不过去的坎吗?
    我给困难起了一个两个字的名字,叫:弹簧。
    有一天,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来找我,老是说他现在如何的处境不佳,如何的困难重重。我在他说话的间隙,插了一句:困难像弹簧……他不等我说完就接下去说: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说完他就笑了,再也不提困难这两个字了。
    他给困难起了一个三个字的名字,叫:绊脚石。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打电话找他,问起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他在搬石头。我吃了一惊。心想他一个搞电脑软件的怎么会去搬石头呢?原来,他正在开发一个软件,已经失败了好多次了,可他一直坚持着。他说:再给我点时间,我准会把这块绊脚石搬开的。
    我们给困难起了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叫:小菜一碟。
    那天,老总召集全公司员工开会。公司接到一笔大订单,按理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却要求我们在一个月内交货。老总很清楚这决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却必须完成。在会上,老总问,怎么样?能不能完成?真完不成我们就放弃这笔订单。我们全体员工是这样说的:没问题,小菜一碟。
    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认为它是道坎它就是道坎,你迟早会迈过这道坎;如果你认为它是弹簧它就是根弹簧,你铆足劲一不留神就把弹簧拉得失去弹性;如果你认为它是绊脚石它就是块绊脚石,搬开后,你的面前就马上呈现出一条宽阔的阳光大道;如果你认为它是小菜一碟它就是小菜一碟,你肯定会有十足的信心将它几大口吃个精光。
    当然,你若是非要认定困难就是困难不可,那么你十有八九要在这困难的面前①②了。

【问题】
    1.文中的坎弹簧绊脚石和小菜一碟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简要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2分)
    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本文的论述特点。(2分)
    3.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请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这样构思的妙处。(3分)
    4.最后一段①②处应填望而却步一蹶不振,还是一蹶不振望而却步?请说明理由。(3分)
    5.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2分)

【参考答案】
    1.(2分)
    ①比喻论证;
    ②由此展开论述,使论证层层深入。
    2.(2分)
    ①用所记叙的事件作论据
    ②是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
    3.(2分)不能调换    望而却步是前提,一蹶不振是结果。
    4.(2分)(从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能从不同角度作答加1分)
    角度1:
    坎、弹簧、绊脚石、小菜一碟的比喻论证,妙在字数依次递增的同时,内容也逐步加深;坎着重说明了什么是困难,弹簧用以揭示困难的性质,绊脚石指出了困难的危害,小菜一碟提示了对待困难的态度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角度2:
    你、我、他、我们人称的运用:①行文灵活富于变化②语气亲切③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包容性强。
    角度3: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基本相同的形式:先说困难是什么,再叙述事件,然后表明看法,如此反复,结构整齐,富于美感。
    角度4:
    将引论、本论、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巧妙地隐含在浅显、形象的叙述与说理中,深入浅出,严谨规范。
    角度5:
    用给困难起名字做标题,既交代了本文的论题,又富有悬念,易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角度6:
    结尾在前文大量正面说理的基础上,笔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屈服于困难的必然(悲剧)结局,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其他略)
    5.(2分)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