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

发布时间:2013年7月3日更新时间:2024年7月28日作者:未知文章ID:11171浏览: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问题】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9.BC(4分,各2分)
    20.AC(4分,各2分)
    21.C(3分)
    22.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6分,各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3分。意思符合即可)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