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的母校

发布时间:2013年8月28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2日作者:韦如辉文章ID:11549浏览:

【原文】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①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②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③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④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⑤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⑥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⑧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⑨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⑩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
    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问题】
    13.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4.⑧-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5分)
    15.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5分)
    16.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17.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6分)

【参考答案】
    13.(6分)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母校”
    14.(5分)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2分)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3分)
    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2分)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3分)
    15.(5分)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②感恩(感激)之情。
    他明白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未答出“感激、感恩”要点的,酌情扣分)
    16.(4分)(符合)①③    因为父亲是个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词。(2分)
    (不符合)②    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2分)
    17.(6分)示例: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1分)他对儿子的教育是通过虚拟的美好“母校”,激发儿子的上进心。(2分)②“父亲”是个有眼光的人,(1分)他深知有知识有文化能改变人生的道理。(2分)③从“爱子之情”或“任劳任怨”作答亦可。(未答出“教子有方”要点的,扣2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