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发布时间:2013年9月6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20日作者:未知文章ID:11667浏览:

【原文】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问题】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参考答案】
    8.B
    9.C
    10.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