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9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7日作者:未知文章ID:12110浏览:

【原文】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①。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已都是②,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世,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A;同样,要想让灵魂洁净,唯一的方法就是B去占领它。

【问题】
    11、第一自然段的横线处省略了两个成语,请依据文意和下面的注释,把相应的成语概括出来,写在注释后的括号内。
    ①比喻人的学问渊博,具有安邦治国地才能。(    )
    ②指学识渊博的人。(    )
    12、从下面的选项中,为末段横线处各选一个确切的答案,并将文字工整地写在方格内。
    选择:斩草除根种上庄稼用行动用美德
    答案:A处选□□□□    B处选□□□□
    1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
    ①“原来相聚的地方”为何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答:
    ②哲学家为何始终未来赴约?
    答:
    14、简答:对于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
    ①弟子们的回答及方法为什么都不对?
    答:
    ②你认为根据文意怎样回答才正确?
    答:

【参考答案】
    11、①满腹经纶    ②饱学之士
    12、①种上庄稼    ②用美德(书写不工整的扣0.5分)
    13、①哲学家为了教导弟子们,用一年的时间,把这片荒地开垦成农田并种上庄稼。
    ②哲学家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弟子们做了回答,所以他不必亲赴其地做口头回答了。
    14、①弟子们的回答及方法都只抓住了表面现象,都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②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荒草地变成良田,并种上庄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