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发布时间:2014年1月11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30日作者:未知文章ID:13571浏览:

【原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参考答案】
    9.D[解析]宜:应当。
    10.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衬托莲之高沽。(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2.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解析]“说”侧重于议论。
    文言文译文
    【甲】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关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