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发布时间:2014年3月9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4日作者:王安石文章ID:14181浏览:

【原文】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问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2)【贤】于材人远矣【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2.(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2分)
    13.C(2分)
    14.(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
    16.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