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发布时间:2014年4月20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4日作者:未知文章ID:14810浏览:

【原文】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①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②陂(bēi):水田。③傃(sù):向,向着,沿着。④悒(yì):通:“揖”,作揖。

【问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4)故【名】之曰“放鹤亭”(    )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起【行】    ②大道之【行】也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①【作】亭于其上    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亡】其国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参考答案】
    6、(4分)(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3)有时
    (4)命名
    7、(3分)B(远看A.①行走    ②实行、施行、推行    C.①建造    ②产生    D.①使……灭亡    ②逃跑)
    8、(6分,每句各3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9、(3分)C(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