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1】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6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31日作者:杜甫文章ID:17158浏览:

【原文】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2】禁:消受。

【问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C。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②答案:B、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③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