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

发布时间:2014年9月7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2日作者:未知文章ID:17634浏览:

【原文】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赵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问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译文: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6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B
    9、B
    10、B
    11、(1)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6分
    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