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

发布时间:2014年9月7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5日作者:未知文章ID:17655浏览:

【原文】
    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下次,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仁德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像时,又是一种图像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像,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局里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像很微小,也很难分清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与外围视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色彩)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黑白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在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也可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当时在其嘴角的影像干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问题和答案】
    15、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那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期啊是什么?(3分)
    答案:(1)相似之处:都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都认为视杆细胞能够收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2至4段,第2段说明相同之处,第3、4段说的是分歧。
    16、根据本文表述,在那几种情况下欣赏着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3分)
    答案(1)观赏距离接近,画面变大时;(2)先注视白色屏幕30秒,然后再欣赏画作;(3)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此题对应语境区间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关键在于抓住结论性的句子。另外还要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如条件、因果等)。
    17、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做出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有意义,艺术与科学联姻,有助于科学地把握艺术规律,使审美活动理性化。
    没意义,用自然科学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不是审美,无法解读作品意蕴。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这是一道主观性、开放性非常强的题目。如果回答“有意义”,思路应该从文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态度出发来组织答案。如果回答“没意义”,则要突出艺术是有其内在规律的,然后做到自圆其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