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

发布时间:2014年9月13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4日作者:未知文章ID:17736浏览:

【原文】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问题】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参考答案】
    4.C
    5.B
    6.A
    7.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