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5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18157浏览:

【原文】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问题】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

【参考答案】
    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解析】
    以上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传承传统礼仪文明中“孝文化”:第一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外出,一定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诉父母;办完事回到家,也必须面告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回来,以免父母牵挂。出游一定要有个常去的地方,学习也要有个固定的方向。不让父母担心。
    第二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对待父母的过错,既要和颜悦色地诚恳指出,又考虑到考虑到他们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时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谏。这样既不违背孝道,又能改善状况。
    试题分析:本题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文化”和“家文化”综合进入高考试题还是第一次。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顶一下
5
27.8%
踩一下
13
72.2%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