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3日作者:未知文章ID:19405浏览:

【原文】
    甲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刚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
    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录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问题】
    1.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    】。其不同点在于:甲文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对象是【    】;乙文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中心论点是:【    】。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涉猎:【    】
    凤毛麟角:【    】
    3.甲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4.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5.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    )
    6.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试简要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①在甲文中的作用是:【    】
    ③在乙文中的作用是:【    】
    7.根据两段文字的内容和特点,甲文的标题可拟为《【    】》;乙文的标题可拟为《【    】》

【参考答案】
    1、写读书的问题。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读书务求深解
    2、粗略地读。比喻稀少而可贵。
    3、举例子、分类别。
    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5、C。
    6、①具体,说明精读的方法。②用典型事例,证明读书务求深解。
    7、甲文:《阅读的方法》(或:《读书的三种方法》、《精读·泛读·翻阅》。乙文:《读书务求深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