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9日作者:未知文章ID:19411浏览:

【原文】
    甲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不如无”,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乙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儿,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问题】
    1.甲文论证的论点是:【    】;乙文论证的论点是:【    】。两文论点都含有【    】的意思;乙文论点还含有【    】之意。
    2.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了【    】、【    】的论证方法:甲文第二段还先从【    】面,再从【    】面进行论证。
    3.甲文中加点的“它”指的是:【    】,“这”指的是【    】。
    4.甲文第二段中,“怀疑”、“思索”、“辨别”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    】。
    5.请你从自己的生活或读书实践中举一个例子,表明你对“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语的理解。
    答:【    】。

【参考答案】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生活中需要思索。不盲从、不迷信(书本知识或前人的成就)。努力探索新知,不断创新。
    2、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正(面)、反(面)。
    3、传说的话。怀疑的精神。
    4、不能调换,因为这三个词是按人们认识的过程(先后顺序)来安排的。
    5、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题干中的这句话,举例恰当,要说明既要“信书”,又不能“尽信书”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时应分出层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