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

发布时间:2015年1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2日作者:未知文章ID:19934浏览:

【原文】
    千门万户
    ①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②紫禁城里重重墙院、上百座院落、近万间房屋,到底有多少门,很难说清楚。这些门的形式多种多样,到底有多少种门,也真是很难说清楚。
    ③最高大、最威严的自然是紫禁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为最。
    ④天子面南而王。南门为皇宫正门,正南在建筑方位中属午位,故名午门。午门通高37.95米,比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还高,足见其皇宫第一门、天下第一门的地位。13米高的红色城台三面围合,城台上五楼耸峙,庑(正房对面或两侧的小屋子)廊通贯。正楼重檐庑殿阔60.05米,进深25米;前后出廊,建筑面积1773.3平方米。正楼两侧及两翼城台南端各有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阙楼,合称五凤楼。
    ⑤午门是历朝历代的献俘处,明万历皇帝、清乾隆皇帝都曾四次亲御午门城楼受献俘礼。彼时彼刻,定然一派威风凛凛、威仪天下的气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太和殿前隆重举行受降侵华日军献俘礼,大概与午门受献俘礼不无关系。皇帝们也常常把午门作为处罚不听号令者之地。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因众多官员联名上疏阻其出游猎艳,恼羞成怒,竟罚146位大臣跪午门,5天后又在午门外“廷杖”,当场杖毙11人。与此行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熙皇帝。年仅15岁的康熙皇帝为解决明末以来的中西历法之争,让主张吸收西法的传教士南怀仁与反对变更传统历法的吴明煊等,先后在午门外广场和观象台,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各自计算、验证天象。结果,“南怀仁逐款符合,吴明煊逐款皆错”,康熙皇帝遂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下令采用其中西合璧的新历。
    ⑥最雍容最从容的是太和门、乾清门。太和门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门。乾清门是清代极为重要的政务场所。走进太和门、乾清门,觉得不是进了门,而是登了堂入了室,因为这两座极为重要的门是殿堂式的。能开能合的门在最后边,门的前面是开阔敞亮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厅堂。这两处正是明清两代“御门听政”之处。门即殿堂,当门听政议政行政,有“门”没“门”皆决于门。
    ⑦紫禁城里的千门万户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规矩,是永远说不完说不清的。【其实,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是通路还是阻隔?是为了关还是为了开?为了拒绝还是为了迎接?为了守卫还是为了交流?】
    ⑧即位的帝王从前门午门进宫,亡国的崇祯和末代皇帝溥仪从后门神武门出走。曾经权倾朝野的和珅20大罪中第三条为“肩舆①直入神武门”。如今每年900万游客进出紫禁城,可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但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大明律》的规定: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充军边远。向宫城投石、射箭或持利刃入宫门者,处极刑。明清的紫禁城一如其名,门禁森严。
    【注释】①肩舆:乘坐由人抬的高级轿子。

【问题】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概括地说在明清两代,午门前实施的政治活动主要有:(1)【    】;(2)【    】;(3)【    】。(9分)
    19.阅读全文后,尝试回答作者在第⑦段提出的某一个疑问,结合文中例子加以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6.(2分)紫禁城的门
    17.(4分,每空2分)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更具体准确地说明午门的高大、威严。
    18.(9分,每空3分)举行献俘礼
    处罚不听号令的大臣
    公开政务,决断政策
    19.(5分)答题要点:选择一个问题加以回答;举出文中至少一个例子;简单分析该例子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如:是通路还是阻隔?帝王从宫门进进出出,宫门对君王是“通路”;大臣和珅却因此获罪,对大臣们而言又是阻隔。
    是为了关还是为了开?在封建帝王时代,紫禁城的门对民众是“关”,《大明律》对擅入宫门者有严苛的惩罚;但今天,紫禁城的门对民众开放,任游客参观。
    为了拒绝还是为了迎接?明武宗朱厚照借宫门拒绝了向他进言的忠臣们;而清康熙帝向王公大臣们打开了宫门,让他们公开地辩论政事,显然他打开宫门广开言路。
    为了守卫还是为了交流?紫禁城的门任何人都不能擅入,这些门守卫着皇宫、帝王;而太和门、乾清门又是帝王与王公大臣们议事的重要场合,用于君臣的交流。
    只从一个角度分析,结合文中实例的给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