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感恩教育

发布时间:2015年1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8日作者:未知文章ID:19940浏览:

【原文】
    谈谈感恩教育
    ①11月25日是西方的感恩节。据报载许多学校以“感恩父母情”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有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做一件力所能及家务等。学校借“感恩节”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感恩教育更应该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天。
    ②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更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上“感恩”的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32年前唐山地震的遗孤和幸存者,如今担任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祥青,累计为汶川灾区捐款1亿元。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只是平静地说“我们亲身经历过,对那种惨状感同身受。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唐山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怀!”
    ③感恩是美德,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受到一定冲击并正被淡忘。曾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然而当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后,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上门探望了!或许“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来已过时了,然而“【    】”却始终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可耻行为,为人们所不齿和谴责。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
    ④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使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主体教育之一。教育形式应多样丰富,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被影响,从而懂得【    】、【    】和【    】,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也要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出榜样。总而言之,要少一些形式作秀,多一些引导感化,真正能逐步地培养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⑤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如今,在全社会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让“感恩”举动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天。

【问题】
    16.根据“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的含义,在第③段空格处写出一个四字成语:【    】(2分)
    17.依次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词语应是(    )(3分)
    A.知恩    报恩    感恩
    B.报恩    知恩    感恩
    C.感恩    知恩    报恩
    D.知恩    感恩    报恩
    18.本文的论证结构是(    )(2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对照式
    D.层进式
    19.第②段运用【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5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9分)
    (1)【    】;
    (2)【    】;
    (3)【    】。

【参考答案】
    16.忘恩负义(2分)
    17.D(3分)
    18.D(2分)
    19.举例论证(2分)
    列举余家义士和张祥青的事例(1分),有力地论证了“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观点。(2分)
    20.感恩教育应该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天(3分)
    (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
    (2)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危害(影响)(2分)
    (3)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方法)(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