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

发布时间:2015年1月19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0日作者:未知文章ID:20137浏览:

【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字以内)(4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分)
    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
    结论:
    理由一:
    理由一: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分)
    【材料】
    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建议一:
    建议二:

【参考答案】
    9.答案示例:
    清明节的传统内容是祭奠亲人和祖先,现在又增添了追怀先烈等内容,祭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共4分。“祭奠亲人”1分,“追怀先烈”1分,“祭祀形式”1分,语言表达1分)
    10.答案要点:
    结论:“低碳”拜祭不容易。(农村拜祭先人依旧讲排场)
    理由:①敬先人。
    ②怕别人说。
    (共3分。每点1分)
    11.答案要点:①赏春郊游
    ②植树种草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