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付出”

发布时间:2015年2月3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2日作者:刘墉文章ID:20343浏览:

【原文】
    “收入”与“付出”
    刘墉
    ①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②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先生则笑着说他早知道,就是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③转眼过去30多年了,但我时常想起梁先生的这段话。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④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学业荣居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玩,而且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那么好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心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先生决定到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相反地,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⑤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现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里跳到别家,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进步。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奉献、尽忠职守。可是台湾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可见,“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⑥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作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同时,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或在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记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能成功?而且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问题】
    22.文章开篇举了“梁实秋吃八宝饭”的例子,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
    23.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对“收入”与“付出”的理解。(2分)
    “收入”——【    】
    “付出”——【    】
    24.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参考答案】
    22.示例:引出作者要论述的问题——节制才能取得成就。(2分)
    23.要点:“收入”——功课表现好/表现得好
    “付出”——节制(2分,每空1分)
    24.首先提出工作上也有“收入”与“付出”的问题,进而举出美国工人、日本员工和台湾工人三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得出“‘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结论。
    (3分,三个要点,每个1分)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