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净化器

发布时间:2015年5月5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7日作者:未知文章ID:21861浏览:

【原文】
    天然净化器
    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把各种废物放进河中,在河里淘米、洗菜、洗衣服、刷马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大城市的建立,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又被排入江河湖海。
    几千年过去了,为什么江河湖海没有脏得不成样子,我们还能不断地从中取得干净的用水?这是因为江河湖海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它们像是天然的净化器,接纳着人类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帮助人们处理、消化这些废物,而自身则逐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水是怎样进行废弃物的消化处理工作呢?原来水体这个天然净化器设有一道道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解毒工艺”。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着水的不停的运动,它们很快被扩散、稀释,并且随着水流迁移到远方,有些悬浮颗粒会慢慢沉降在水底,有些挥发性物质则散逸到大气中。这就是物理的自净作用。
    污染物在阳光、空气等作用下,有的会发生氧化、还原、吸附、凝聚、分解等化学反应,原来有毒的物质可能变成无毒物质,有些物质因水温、水的酸碱度变化而可能生成沉淀物。
    水中形形色色的生物是清涂污染的出色的“清洁工”,它们都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据人们实验,1亩水葫芦即凤眼莲,4天便能从废矿水中吸收75克银,水葫芦对金、汞、铅、镉、锌等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绿色植物不仅能吸收有毒物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水提供了溶解氧,对恢复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水体净化的主力军。别看它们个子很小,但是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净化能力特别强。微生物能把蛋白质、脂肪、石油烃类、酚类等有机物变成自己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或能量,而它们新陈代谢的产物氮、磷等无机物,又可以作为营养物被藻类、水草等吸收。
    现在人们已经发现有90多种微生物对石油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有一种假单孢菌,专门吸收汞。还有一些微生物能生成硫化氢,使水中溶解的重离子沉淀。
    水中微型动物对水的净化作用也不可忽视,它们能吞吃细菌和有机物碎屑。有人做过实验,【在没有接种纤毛虫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水中有100万个~160万个细菌,而接种纤毛虫后,每毫升水中只有1万个~8万个细菌】。自然水体中的独缩虫,一小时就能吃掉细菌3万个。
    亿万年来,正是由于水体有巨大的自净作用,我们才始终有比较清洁的水可供饮用,才保持了人类和地球上生命的生生不息。
    不过,巨大并不等于无限。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一旦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这一限度,水就遭到污染,并直接威胁水中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

【问题】
    15.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定义补充完整,要求说明其对象与方式。(4分)
    水体自净能力是指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能力。(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50个字。)
    16.第⑤段加点的两个“可能”为什么不能改用“就”?(3分)
    17.第11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简要分析这句话的作用。(3分)
    18.文章说明的是江河湖海巨大的自净能力,为什么在最后一段又要提它的“限度”?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5.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处理、消化各种水中废物,而使自身逐步恢复到原来状态((4分。要素齐备,表达通顺。有欠缺酌扣))
    16.“可能”说明这种情况不一定发生,改用“就”则意味着必然会发生变化,不符合客观实际。
    (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7.列数字、作比较。通过数字的比较,具体说明了水中微型动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8.如果误以为水体自净能力是无限的,从而无所顾忌地将废水废物排入江河湖海,必将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是对人类污染水体行为的警告,也使对水体净化能力的说明更严密准确。
    (4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