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

发布时间:2015年5月12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21985浏览:

【原文】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问题】
    7、补充戏台联(2分)
    上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下联:装谁像谁,【    】。(贴心小提示:“亦”对“就”)
    8、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下联:【    】
    9、名联赏析,仿例对下面的对联赏析。(4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赏析:这是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的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借联来述说自己的胸怀,并以此自勉。全联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贴心小提示:薄松龄屡次科考不中的自勉联,涉及人物项羽、勾践)
    赏析:【    】

【参考答案】
    7、下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8、立志读尽人间书
    9、赏析:科举考到六十岁的蒲松龄,考不中进士。借项羽之志,勾践之负,写成千古奇书《聊斋之异》。对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对联中的上乘之作。(赏析意思对就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