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年7月1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作者:张丽钧文章ID:23139浏览:

【原文】
    暖心的故事
    张丽钧
    上一个最喜欢的BBS论坛,读到名叫“真心小骗子”的网友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回到家,我居然从父亲那里讨要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父亲说:“心情不赖呀?”我说:“是啊,因为我看了一个好看的帖子。”
    那帖子是这样的:
    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的?”“工地上的。”管理员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看这个陌生的来客,问道:“哪儿的工地?”“就是……学校操场后面的那个。”低沉的声音有些不自信。沉默了3秒钟……等待中,听到管理员缓缓地,却是很肯定地说:“进去看吧。”
    首先,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唐突地闯进学校阅览室的农民工——“我”每天拼死干活,臭汗是我永难更改的名片。我走在知识的圣殿里,却没有足够的勇气与那些“天之娇子”们对视。我渴望坐在阅览室里与那些同龄人为伍,畅饮知识的乳汁,但是,我难以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我没有学生证,也没有“卡号”,我所有的,是一颗渴求知识的心。我来了,却长久地在阅览室的门口徘徊。带着被拒绝的惶恐,我终于走进了那道门……“进去看吧!”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感到得几欲落泪……
    然后,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打破了规则的阅览室管理员——每天,“我”只认卡号不认人,多少没有卡号的男生女生被我无情地拒之门外。我尽职地看守着我的那些书和杂志,只让应该享用它们的人来享用。但是,当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出现在阅览室门口,当他嗫嚅地说自己没有卡号时,我的心登时就被揪紧了。我看到他们每天辛苦地劳作,开饭的时候,就蹲在工地上,用筷子串起三四个馒头,吃着缺油少盐的素菜,不用说,他们的身体是缺乏营养的,那么,他们的心灵呢?当这个农民工畏畏缩缩地来到阅览室,想给自己贫乏的心灵补给一点营养时,我又怎能忍心拒绝?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暖心故事的原创者,既而又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暖心故事的转帖者。我感到在自己的感动中,不能自拔。我知道,其实,我只是这个故事一个多情的阅读者。还是那个“真心小骗子”说得好,他说:“人呢,只有三样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的死亡,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瞬间——瞬间的感动,瞬间的快感……”是啊,瞬间的感动与阅读的快感是这样真切的包围着我,让我比饮酒更沉醉。
    所以,请允许我说——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渴求知识的农民工,我爱那个在沉默了3秒钟之后就做出了正确决定的管理员,我爱所有爱上这个暖心故事的多情人……
    (选自《读者》2005年第12期)

【问题】
    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文中所说帖子的主要内容。(3分)
    5.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暖心的故事?(4分)
    6.“我”将自己想成了那个农民工、那个阅览室管理员、故事原创者和转帖者,这是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作用。(4分)
    7.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你读了文中那个农民工的事例后有何感受和启发?请简要说说。(4分)
    9.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那位阅览室管理员的?(4分)

【参考答案】
    4、学校阅览室管理员让一名没有卡号的农民工进了阅览室。
    5、这个故事反映了农民工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社会上许多人的美好心灵。
    6、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7、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渴求知识、具有爱心的人们的高度赞美的思想感情。
    8、我们应该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学好本领。
    9、那位管理员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却又极具爱心的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