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顺流而下

发布时间:2015年8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作者:谢冕文章ID:23657浏览:

【原文】
    一条鱼顺流而下
    谢冕
    ①一条鱼顺流而下,桥上和两岸的人向它行注目礼。那鱼游得非常惬意,骄傲如公主,活泼如飞鸿,而那份潇洒自如,却如舞场上飞旋的身影。
    ②这么清的水,这么自由的鱼,如今已是稀世奇珍。难怪有这么多的人驻足观赏,连连发出惊喜的喧呼。那鱼益发为之得意,它随意地摇晃自己的身体,时而上升,时而下沉,它欹斜着身子,左顾而右盼。它显然感到自己的美丽,它似在炫耀,着意于展示这美丽。
    ③这么清的水:从桥上望去,数十米之遥,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还有摇曳的水草,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太阳照着。夏季已经过去,它发出温暖的光晕。河两岸,南方的绿树葱笼。人世的尘嚣顿然消失,人们为周遭的清纯和静谧所迷醉,立在艳阳下,绿荫中,如一条鱼欢呼。
    ④只有这一刻世界是纯洁的,没有世俗溷杂,没有邪恶的贪欲,只是摒除一切的对于自由生命的欣悦与礼赞。所有被这景象所陶醉的人,年长的和年少的,这时刻似乎只剩下面对美的单纯的凝视。那鱼仿佛也感受到人类的良善和温馨,它俯仰自如,尽情而安详,没有惊惧,甚至也毫不防备。
    ⑤一条鱼顺流而下,人们以美好的目光迎接了它。这是一个亲历的真实的事件:时间是去年早秋时节,地点是诸水汇聚的屯溪,新安江柔和地流过的地方。那条水也许是从湘赣边界的崇山峻岭中流来,澄清、晶莹,带着山间的青翠和芬芳。新安江形成于此,江面顿宽。鱼是大的,不然的话,桥上和岸边的人们便不会发现它。
    ⑥一条鱼无忧无虑地顺流而下,它在屯溪宽阔的水域夸耀自身的娟好。屯溪往后是什么地方,那鱼要游向何处?沿江北去是徽州,那个繁华之地舟楫如织,网罟恢恢。过了深渡,激流漫卷,入新安江水库。该处千岛耸立,却非安宁之所在,有过令人震惊的残暴劫案!况且,况且,无数的污水正日以继夜地向浩淼而洁净的湖区倾泻。千岛湖可能是另一个淮河,淮河已是鱼群的墓穴,死亡正笼罩那污浊的江流。
    ⑦这鱼饱尝新安江两岸的晴树繁花,它在人们啧啧赞叹声中显得快乐,且自信。它是在清寂的山涧生活惯了,那里江花如火,那里江月如雾,那里露珠在清脆地滴落。它以为清风白水自然而有。它甚至以为江流愈是宽阔,波浪愈是湍急,便愈是进入佳境。于是这条鱼泰然自若地顺流而下。
    ⑧鱼当然不会明白,泉水悦耳奏鸣之处会埋伏着钓钩,在繁枝覆盖的河湾也许正窥伺着罗网。鱼当然更不会明白,有些河流正在死去,在那里一切的波纹和涡漩,都会变成死亡的沼泽。那么鱼呢,活泼地游来游去的鱼呢,包括此刻供人欣赏也自我欣赏的鱼呢?它也许正步步逼近那可怖的死域。
    ⑨一条鱼顺流而下,人们惊奇的目光也许只是忘情的瞬间的纯净。夹岸而观的人群,他们恭迎的是生命欢跃,难道竞是一种警号,难道竟是为了某种永诀!

【问题】
    17.文章第①段“那鱼游得非常惬意,骄傲如公主,活泼如飞鸿,而那份潇洒自如,却如舞场上飞旋的身影。”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用。(3分)
    答:
    18.文章第②段“这么清的水,这么自由的鱼,如今已是稀世奇珍。”这句话暗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9.第⑨段写“一条鱼顺流而下,人们以美好的目光迎接了它。”说说句中的“美好”包含了人类对生物怎样的情感和态度?(3分)
    答:
    20.通读全文,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说“夹岸而观的人群,他们恭迎的是生命欢跃,难道竟是一种警号,难道竟是为了某种永诀”的理解。(3分)
    答:
    21.谈谈你读了这篇散文后的感想。(3分)
    答:

【参考答案】
    17.(3分)拟人、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自如、自由地游动。
    18.(3分)作者在赞叹的同时暗含了对大自然环境恶化的忧虑与惋惜。
    19.(3分)包含了人类的良善与温馨;人类对于自由生命的欣悦与礼赞。
    20.(3分)告诫人类要珍爱一切美好的生命,警醒人类要认识环境恶化的危害性,不要把生物逼上可怕的死域。
    21.(3分)感想应包括:①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