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

发布时间:2015年9月27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25049浏览:

【原文】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笔削去之。居正卒,改吏部主事。请告归三年,补验封主事。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
    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①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②,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官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注释】①抱道忤时:抱负为世不容。②辇毂:在朝廷做官。

【问题】
    8.下列句中的“之”与“同官代之署名”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公将驰【之】
    D.悍吏【之】来吾乡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顾宪成从小聪明过人,曾经乡试第一,这为他以后的仕途和做学问都奠定了基础。
    B.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被称为泾阳先生,他的很多同道中人都曾在东林书院讲学。
    C.东林书院人的讲学吸引了很多文人,以致学舍里都容纳不下。
    D.东林书院名声响亮,所有在朝在野的文人都支持他们的学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宪成笔削去之    笔:
    ②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修:
    ③朝官慕其风者    慕:
    ④由是东林名大著    由是: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2分)
    译:
    (2)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2分)
    译:

【参考答案】
    8.(2分)C
    9.(2分)D
    10.(4分)①用笔
    ②修复
    ③仰慕
    ④因此(每个1分)
    11.(4分)
    (1)(2分)朝臣一齐(全都)为他祈祷,(只有)顾宪成不认可(不做)。(采分点:群、祷、不可,各占0.5分)
    (2)(2分)居(住)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采分点:居、志、无取,各占0.5)
    古文翻译:
    顾宪成,字叔时,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1576)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补为验封主事。
    顾宪成聪明过人,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当时,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于是退隐山林,闻风响应,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所以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