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选段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更新时间:2024年12月17日作者:未知文章ID:25489浏览:

【原文】
    《捕蛇者说》选段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问题】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    )
    (2)若毒之乎(    )
    (3)则久已病矣(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7、仔细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简述蒋氏听到“我”要帮他更换差使后“大戚”以及“余闻而愈悲”的原因。(4分)
    18、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段,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5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用自己的话概述《捕蛇者说》中体现“忧民”的情节。(2分)
    (2)范仲淹认为仁人君子的标准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捕蛇者说》中作者两次为蒋氏而悲,是不是不符合范仲淹仁人君子的标准,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5、(1)征收。(2)怨恨。(3)困苦不堪。(4)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16、不设标准答案。参考: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2分。意思对即可。)
    17、虽然蒋氏的亲人大多死在捕蛇这件事上(1分),但跟他的乡邻的生活比起来算是很安定幸福的(1分);我听了蒋氏宁可被蛇咬死也不肯换他的差使,了解到税赋的毒害不毒蛇还要厉害(2分)。(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18、(1)我同情蒋氏的遭遇,愿意帮他更换差使(1分);了解了赋税的残酷,写了这篇文章,让朝廷得到它(1分)。(2分。每点1分。)(2)符合仁人君子的标准(1分);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不因为自身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为百姓做事(忧其民)的态度(1分),而柳宗元虽遭贬外放,仍旧关心百姓疾苦,正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1分)。(3分,观点1分,理由2分,理由意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