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教学艺术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5日作者:夏元明文章ID:25672浏览:

【原文】
    林黛玉的教学艺术
    夏元明
    大凡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即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导游。他们在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过程中,既不故设屏障,把学生堵在大门之外,也不一味褒扬,令学生一开始便固步自封,他们总是拨云散雾、探幽发微,使学生时时有获得新知的喜悦,始终保持浓厚的求知兴趣,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艺术的巅峰。
    林黛玉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她教香菱学诗,并不像宝钗教惜春画画儿那样,先讲一通深奥的大道理,而是以极其平淡的语气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既介绍了作诗的一般常识,又消除了初学者神秘恐惧的心理,一下子把香菱引进门来。而当香菱认识到“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时,黛玉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因势利导地告诉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进一步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把香菱引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不仅在诗歌理论的讲解上是如此,在阅读鉴赏方面,黛玉同样贯彻了启发诱导的原则。香菱按照黛玉的布置读了王维的五言律诗后,有了心得体会,想说给黛玉听听。黛玉马上予以肯定,并说:“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鼓励香菱说出自己的见解来。当香菱讲了一通王维诗“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话后,黛玉又启发她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使香菱完成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当香菱极赞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余”字“上”字如何用得妙时,黛玉又随机介绍了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让香菱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艺术的自然真率。黛玉的这些做法,的确有种“曲径通幽”的美妙,说它是“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与黛玉相较,宝钗和宝玉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有些逊色了。宝钗是“彻底否定派”,香菱瞑思苦想地写了一首诗,满怀期望地请她指教,她却一句“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当头一盆冷水,将其一棍子打死了。宝玉是“全盘肯定派”,听了香菱几句读诗的体会,就喜得手舞足蹈,大叫“‘三昧’你已得了”,根本不需要再看诗。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选自《湖北教育》)

【问题】
    15.最能概括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的教学艺术。
    B.林黛玉的教学贯彻启发诱导的原则。
    C.林黛玉的教学不是彻底否定派。
    D.林黛玉的教学不是全盘肯定派。
    1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5分)
    ⑴第二自然段说林黛玉“把香菱引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这个“新的艺术境界”指的是什么?(2分)
    答:
    ⑵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为什么还要举宝钗和宝玉教学的例子?(3分)
    答:
    17.下面这首唐诗,属于林黛玉所说“两副对子”的一项是(2分)
    ①国破山河在,②城春草木深。③感时花溅泪,④恨别鸟惊心。⑤烽火连三月,⑥家书抵万金。⑦白头搔更短,⑧浑欲不胜簪。(选自杜甫《春望》)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参考答案】
    15.(3分)B
    16.(5分)
    ⑴(2分)答:诗歌创作第一立意要紧。或:写诗第一要讲究立意。
    评分标准:抄写下面内容的,给1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进一步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⑵(3分)答:
    17.(2分)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