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3日作者:未知文章ID:25941浏览:

【原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问题】
    ⒍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评分意见:本题2分。
    7.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语言通顺完整得1分。
    9.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