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

发布时间:2016年3月4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作者:潘益大文章ID:28426浏览:10403

【原文】
    交友之道
    潘益大
    ①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中曾经写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呼叫。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少年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了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可以与别人倾吐知心的话,你就会拥有朋友,朋友会让你获得一种幸福感。
    ②然而,结交朋友,也要有所选择,荀子曾说过“匹夫不可以不慎取有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朋友的好坏,对青少年人的品行影响非常大,有的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魏晋时期有个叫管宁的读书人,与华歆在园中种菜,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照样锄地不停,华歆却拾起来看了看才扔掉。后来两人在一起读书,门外恰好驶过大官的马车,管宁专心致志地在读书,而华歆却丢掉书出门观看。管宁觉得华歆贪慕钱财,热衷功名,于是便与他绝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给教育帮助,单纯的用绝交的办法对待华歆,似乎有点过分,但管宁选择朋友是这种严肃态度却是值得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现在,有的青年人只讲义气,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谁对我有好处,就跟谁好,甚至在公共场合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轻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识别那些假朋友,受骗上当之事屡屡发生。希望青年人能汲取这类教训。
    ④对于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应该如明代学者苏浚所说,做“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而不能当“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王安石有个朋友叫孙少述,索来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更几人?“引为知己。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丢到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是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待。两人见面,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事情传开,人们才知道孙少述对朋友高尚真挚的情谊
    ⑤朋友间由于各自个性、习性、特点不一样,在交往中要绝对不发生分歧、摩擦是极为罕见的。如果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⑥歌德和席勒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撒谎那个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刨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个青春,是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此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⑦培根说过:“在智慧提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的。”青年人如何择友,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从以上这些前人的事迹,也许可供借鉴。

【问题】
    24、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就交友之道说了那三种交友情况?(3分)
    25、结交朋友,古人和作者各是怎样“不可不察交友之道”的?(2分)
    26、请你概括论述第三段作者的论证过程。(3分)
    27、文中主要运用的沦证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哪些好处?(2分)
    28、怎样理解结尾处培根的话?引用培根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9、读完本文后,反思自己曾经在哪方面有过交友的失误之处。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顶一下
2
22.2%
踩一下
7
77.8%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