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须敬畏

发布时间:2016年3月4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25日作者:张文珍文章ID:28445浏览:

【原文】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做“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⑦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1817年。那个曾野心勃勃欲征服整个世界的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经说出,便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实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礼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文化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字、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外面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遗产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因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为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粱启超曾认为:“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再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为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问题】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从引起人们格外关注的两件事情谈起?(4分)
    14.第④段中画线句“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并请根据你的知识,说出两个传统节日的名称和风俗。(3分)
    15.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2分)
    16.第⑤段中梁启超的话给我们提出了希望,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联系实际,针对他所讲的“四步”中的任意一步,简要说明自己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2.传统文化须敬畏。(2分)
    13.引起读者注意,吸引阅读兴趣(2分);引出“传统文化"的论题(2分)。
    14.挖掘传统文化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传统文化高贵的精神品质。(1分)如元宵节:舞龙舞狮赏花灯等;清明节:祭祖扫墓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除夕:放鞭炮守岁等)。(任写出两个2分)
    15.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或比喻论证),证明了“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的论点(2分)
    16.示例:梁启超讲的“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非常好。现在有些人“恶搞”经典,歪曲历史,随意“戏"说,对传统文化没有“尊重爱护”,为一己之利而缺了“诚意”,很不严肃。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时代,推陈出新"的态度。(从正面举例也可)(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