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6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作者:张腾蛟文章ID:29475浏览:

【原文】
    读山
    张腾蛟
    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产巉岩(chàn,高而险的山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篇章。我就是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的。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寻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一滩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⑧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⑨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选文有删改)

【问题】
    16.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作者具体写了“山”的哪部分内容?(4分)
    17.第④段划线语句令我们联想到龚自珍的哪句诗?文中还有哪个例子能体现这种精神?(5分)
    18.“读山”实为读人,你从作者笔下的山中读出了人的哪些精神品质?并举出相应的例子。(不少于3个例子)(6分)
    1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举一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7分)
    20.作者从大自然中读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你还有其它的类似体验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8分)

【参考答案】
    16、结构特点:总分总;(2分)
    内容:巉岩、山林。(2分)
    17、龚自珍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例子:枯树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3分)
    18、坚忍: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耐得住永恒的蹲坐。
    宽容: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互助:爬藤借着枯树站了起来;枯树因爬藤而有了绿意。
    奉献: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顽强:细长的根须,穿过泥土,钻出石隙,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瘦弱的树枝,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营养自己,健壮自己。
    开拓进取:蜿蜒的小径,自在地伸向了山巅。
    (写出其中3种品质3分,写出对应的例子3分。)
    19、(写作手法2分;举例2分;作用3分。)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或拟人。(答出一点即可。)
    托物言志:在作者笔下,山是有阅历、有感情、有性格的,读山仿佛就在读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作者通过写山来表明自己的人格追求。
    拟人。如作者读爬藤借枯树站起来的时候,骤然发现枯树的笑颜,它因为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老一辈为成长的新人而高兴,为互相扶助而幸福的内涵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20、略(8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