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国家

发布时间:2016年7月28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1552浏览:

【原文】
    文化与国家
    ①文化是国家的“心”,没有文化,国将不存。
    ②中华民族的脚步,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力量。孔子【    】(创设、设立、创建)的儒家学说,引出了后来中国文化史上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一统的秦汉文化;唐代文化充实丰盈、生气勃勃,成就了封建时代的又一个文化高峰,哺育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段繁荣昌盛。
    ③强势的济世文化,可以治愈历史造成的伤口。建国以来的60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争争斗斗的事情很多。自以为能“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打着文化的名号反文化,最终毁了它所谓的“革命”。而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却是另有一种命运。“文化大革命”鼓吹打倒“孔老二”,之后却带来一场新的“孔子热”和“国学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纵然被围困、逼仄,却能激荡出后来一种更有力量的文化。“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都呈现一种不可阻遏的文化态势。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基于共同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民族心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才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文化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解释,而且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与人【“和为贵”,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人类推动社会;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参赞天地化育万物。中国文化是平和的文化,大气、睿智而沉实。因此,文化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⑤如此,社会发达而气质平和,就构成了一种国家文化的力量。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强大文化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原文有改动)

【问题】
    16.造词填空(2分)
    孔子【    】(创设、创立、创建)的儒家学说。
    17.第③段加点的“这”指的是【    】(2分)
    18.作者就“文化是国家的‘心’,没有文化,国将不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9分)
    ①【    】
    ②【    】
    ③【    】
    19.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    】论据,它的内涵是【    】(4分)
    2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
    B.第③段用引证法证明了强势的济世文化的作用。
    C.“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都呈现出一种文化态势。
    D.一个有强大文化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答案】
    16创立
    17"文化大革命"鼓吹打到"孔老二",之后却带来一场新的"孔子热"和"国学热"
    18(1)中华名族的脚步,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力量
    (2)强势的济世文化,可以治愈历史造成的伤口
    (3)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19道理
    人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地和谐
    20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