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提问切忌“假大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7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作者:鲁国平文章ID:32526浏览:

【原文】
    记者采访提问切忌“假大空”
    鲁国平
    (1)喜迎十八大,央视记者走基层,国庆期间忙着问:“您幸福吗?”,上回冒出个“我姓曾”,今日又得“神回复”。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您最想要什么?“女朋友”;这十年您遇到最坏的事呢?“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
    (2)平民百姓自有他们的一套生存游戏规则、智慧和逻辑,那就是要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如果我们媒体人或公务员总是以一套上层意识形态的东西去硬套他们,绑架他们,提问他们,那么闹出笑话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如这次央视记者的“你幸福吗”,上次有了“我姓曾”的回答,最近,再现神回复,答:“队被人插了”!
    (3)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具体琐碎事情,你问他菜价米价,工资多少等等,他们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让他们说出幸福是什么,幸福不幸福,就显得勉为其难了。因为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没有什么数据和指标作为参考,太抽象的概念被记者这么采访一提问,只会洋相百出:一部分人在公共传媒聚光灯下就会膨胀自我表现欲,可能会说大话,一部分人出于虚荣心大众广庭下也不会实言相告,此外一部分根本就不理解这个概念,乱答一通,甚至以讹传讹,贻笑大方。
    (4)并且,记者现场采访最起码要尊重被采访人的意愿,不愿接受采访的不要霸王硬上弓,如此不管愿不愿意一上来就提问,结果只能是其敷衍了事,答非所问。【据报道,当日中午播出的节目中,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
    (5)再之,被采访者在忙着做事或者等车以及排队买票时,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切实感受或需要,不影响他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包括情绪,并且适当和适时地掌握采访节奏和时间以及方式。这是一位合格新闻记者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和具备的应变能力。据说一次大地震现场,一位记者面对压在水泥板下的岌岌可危者,为了所谓的新闻采访,竟然不顾伤痛者的痛苦坚持提问,长时间去消耗其身体微弱的体力,后来难怪此举要受到广大网友质疑和批评了。
    (6)最后,记者现场提问不能漫无目的,信口开河,东一榔头西一棒,让被接受采访者无所适从,特别是“假大空”的话题不要提问,否则假大空的话题提问的回答一定是毫无意义的假大空。
    (7)无疑新闻工作者走基层,听取百姓心声,符合党情民意,值得支持,不过,如何让新闻采访和提问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心声,不是一句句“你幸福吗?”、“您最遗憾的是?”、“最想要什么?”、“这十年您遇到最坏的事呢?”等简单生硬、“假大空”的问话所能够办得到的,而是需要切实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深入群众生活,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带着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去提问,那么得到群众积极配合的采访才能事半功倍。

【问题】
    20.(2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4分)文章批评了记者哪些不合理的采访行为?
    22.(2分)文中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了【    】。
    23.(2分)从第(7)段来看,作者认为记者应该怎样进行新闻采访才能得到群众积极配合?

【参考答案】
    20.记者采访提问切忌“假大空”。
    21.(1)问题太抽象,不好回答;
    (2)不尊重被采访人的意愿;
    (3)采访时间和方式不恰当;
    (4)采访问题“假大空”。
    22.举例论证;记者现场采访最起码要尊重被采访人的意愿,不愿接受采访的不要霸王硬上弓,如此不管愿不愿意一上来就提问,结果只能是其敷衍了事,答非所问。
    23.切实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深入群众生活,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带着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去提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