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4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作者:未知文章ID:32982浏览:

【原文】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问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1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师说》原文,说说下面的材料对你理解《师说》、了解作者有哪些方面的帮助。(4分)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
    ①不事师:不尊奉老师。
    ②辄:就。
    ③犯:冒着。
    ④抗颜:犹言正色,意思是态度严正不屈。
    答:

【参考答案】
    10.答案:
    ⑴受:通“授”,传授。(2)耻:以……为耻。
    本题共2分。每空1分。
    11.答案:
    (1)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评分:本题4分。基本意思答对,(1)“句读”“不”译出,句子顺序正确给2分;(2)“卑”“盛”、“谀”都译对给2分。
    12.答案:补充了韩愈做《师说》的社会背景(社会原因)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解释了当时形成“耻学于师”社会风气的原因——孟子的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造成人们耻笑老师;了解了作者韩愈接受李蟠做自己学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刚正不屈的精神(了解了李蟠“从师”需要非凡的勇气);理解了作者韩愈接受一个学生还要做一篇文章赠送的原因。
    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