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问题】
7.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句中语意停顿。
或置酒而招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造饮【辄】尽
箪瓢屡空,【晏如】也。
【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9.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得为众人而【已】耶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D.家贫不能常【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1.填空、简答
(1)【甲】文中体现五柳先生读书方法的一个成语是【 】,【乙】文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出自【 】成语典故。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反映的是两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人在立身处世上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7.(2分)(1)或/置酒而招之(“或置酒/而招之”也可给分)
(2)此之谓/失其本心
8.(4分)(1)就
(2)安然自若的样子
(3)用脚踢着
(4)通“向”,从前
9.(2分)B
10.(4分)(1)译文: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2分)
(2)译文: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2分)
11.(6分)(1)不求甚解
(不食)嗟来之食(2分)
(2)前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保持本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2分)后者见利忘义贪图享乐丧失本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2分)(共4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