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发布时间:2017年6月2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3日作者:未知文章ID:33597浏览:

【原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

【问题】
    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道者多助
    B.乡【为】身死而不受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亦不睨视而【去】    【去】国怀乡
    D.【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翻译:【    】
    (2)帝欲相之,以疾辞。    翻译:【    】
    10.【甲】文中乞人不食嗟来之食,是因为(1)【    】;【乙】文中许衡(2)【    】,是因为其心有主。(2分)
    11.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梨树”。请依据【甲】【乙】两段文字和下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3分)
    杨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荆州王密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金。密愧而出。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答:【    】

【参考答案】
    8.C
    (共2分)
    9.(1)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2)皇帝想要任用他做宰相,(他)用自己生病为由辞谢了。
    (共4分。每句2分)
    10.示例:
    (1)不失本心
    (2)不取无主之梨
    (共2分。每空1分)
    11.示例:
    这三则材料启示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诱惑时,能够不违背道义,坚守“本心”,无论有无别人监督,都不能动摇应有的道德准则。
    (共3分。每要点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鲁山山行①

    【原文】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

  • 野泊对月有感

    【原文】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 城南

    【原文】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

  • 书愤

    【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

  • 宿牛群头①

    【原文】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