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问题】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
(2)泠泠不【绝】( )
11.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D.不能妄自非薄,引喻失义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 】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答:【 】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总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四季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B.【乙】文描写三峡的山水之美,然后以“山松言”转入议论抒情,表达欣赏山水的喜悦之情。
C.【甲】文写猿鸣渲染环境的优美,也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羁旅孤寂的悲凉心境。【乙】文写猿鸣,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三峡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作者与众不同的喜悦之情。
D.【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乙】文中“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描写山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0.示例:(1)缺口,空隙
(2)断绝,断开
评价标准:大意符合,可赋分。
11.C
12.示例:(1)距离有一千二百多里,就算是骑着快马乘着风,也比不了水流急速,一路直达。
(2)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形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评价标准:要求对核心词翻译准确,能够意译。大意符合,可赋分1-2分。
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