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文]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①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②。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上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眦睚:瞪眼发怒,比喻小事。②京兆:京城地方长官。③高祖、太宗:指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问题】
8.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此皆【良实】▲
②能变【易】新声▲
③以是为【恨】▲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下列例句中加粗的“以”字与“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中的“以”字在含义和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欲【以】动上意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12.你从[甲][乙]两文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
【参考答案】
8.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3分,每处1分)
9.①贤良诚实的人
②变换③遗憾
④留给(4分,每处1分)
10.D(3分。D和例句中的“以”均译为“因为”,A.凭。B.来。C.用。)
11.(1)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2)你们这些人,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4分。每句2分)
12.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赏罚分明、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做人不能恃才放旷,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③人才虽难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2分。写出其中两个得2分,不足酌情扣分)
译文:
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还骄横放肆。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罗程知道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一天,罗程竟然因小事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将他驱逐,押赴他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技艺天下无人能比,想要以此打动皇上的心意。适逢皇上到花园中去,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安设了一个空座,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环绕在皇上跟前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但是我们这些臣民们都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他)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