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问题】
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居十日 居:
(2)至于既成 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2)以为不足患 翻译:
11.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①”;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②”,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③。(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
9.答案:(1)停,过
(2)已经
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
10.答案:(1)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2)认为不值得忧虑(或“担心”等)
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
11.答案:①遂死
②从其言
③要防微杜渐(或“小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问题”等)
评分标准:共4分。①②每小题1分;③要答出合理的寓意,才给2分,答“要听医生的话”之类的表面意义,只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