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2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作者:柳宗元文章ID:34974浏览:

【原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问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C.【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D.【佁】然不动    佁:愉快,欢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如鸣环,心乐【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11.阅读第I卷文言文后,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3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参考答案】
    8.(3分)D
    9.(3分)B
    10.(3分)D
    11.(3分)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冽、游鱼活泼、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环境凄清的特点。
    12.(5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2)那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