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0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5422浏览:

【原文】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问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
    ⑶无不毕【肖】。(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⑵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⑴夹杂
    ⑵说出
    ⑶相像(相似)
    12.D(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3.⑴(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14.C(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
    1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