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发布时间:2018年1月4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5501浏览:

【问题】
    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1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
    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
    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2分)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参考答案】
    6.(1)C(1分)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分)
    (3)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2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