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发布时间:2018年2月19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作者:未知文章ID:35660浏览:

【原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参考答案】
    10.A
    11.C
    12.D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